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當天,哈爾濱市幾十萬市民組成的游行隊伍,市區街路兩側懸掛著新中國國旗,整個城市仿佛成了紅色的海洋。然而,有一段歷史卻鮮為人知,開國大典前夜,哈爾濱302廠用9個小時趕制了6500面國旗。為了采訪這段歷史,本報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輾轉周折,終于獨家采訪到當年參與趕制國旗的89歲的王立民老人和91歲的韋希秀老人——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中仿制302廠當年材質制的國旗(攝影/蔣國紅)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展柜中收藏的仿制302廠當年材質制作的國旗(攝影/蔣國紅)
4月2日,哈爾濱晴朗的天空下,市區一所校園內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這是記者在去往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采訪哈爾濱302廠開國大典前夜趕制國旗故事時,特別注意到的一個美麗的瞬間…… 國旗,是偉大祖國的象征,是56個民族共同的精魂。每一個中國人都認識國旗??墒?,開國大典前夜,哈爾濱有個302廠為這個盛大的節日趕制過數千面國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一張珍貴的老照片記錄了302廠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說起哈爾濱的302廠,就不得不提到一張珍貴的老照片。這張黑白照片的主要內容是一群年輕的女工在車間里忙碌著制國旗。由于年代久遠圖片清晰度不高。圖說簡介,只有29個字:“1949年9月,哈爾濱302廠女工為北京舉行開國大典趕制國旗”。
1949年9月,哈爾濱的302廠工人們為開國大典趕制國旗(翻拍/畢詩春)
照片至今陳列在哈爾濱政協文史館內。只是可惜館內現有工作人員無法說清楚有關這張照片更多的信息,據稱,照片是建館時有關人員從哈爾濱市工會找到的。
幾經周折后,記者獲悉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哈爾濱黨史紀念館有部分關于302廠的相關資料,而且,在館內還陳列著當年所用工藝和材質制成的國旗。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館長卞宏哲和哈爾濱市委史志研究室征研二處副處長石伯叡兩位,都是哈爾濱黨史紀念館的籌建人。他們告訴記者,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于2013年2月20日開館,2012年年底籌備建館時,覺得302廠為開國大典慶?;顒蛹影嗉狱c、連夜趕制國旗的這段歷史非常值得重點宣傳,所以就想到要按照當年生產的國旗材質、型號,仿制幾面國旗在館內展示,讓往日經典重現。然而,事情已經過去這么多年,到哪里去尋找302廠的人呢?
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楊成軍(左)在資料中尋找有關302廠的記錄文字 (攝影/晁元元)
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原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張偉的肩上,他也是哈爾濱黨史紀念館的重要籌建人之一。
說起尋找302廠的人,張偉深有感觸。2012年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籌建“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以及他2012年編寫《解放》一書時,曾找過有關302被服廠資料和工廠老師傅。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302被服廠移交地方,交給哈爾濱市紡織局,改為哈爾濱紡紗廠。
東北軍區302廠部分工人轉業留影(翻拍/畢詩春)
1991年302廠部分老同志合影(翻拍/畢詩春)
“為了尋找302廠的知情人,我首先根據歷史資料,找到302廠最后的廠址,在周邊居民區,找一些老年人打聽。這個廠解體后留有一個遺留問題管理辦公室,大概就在哈市南崗區和興頭道街一帶。于是,我騎著自行車,在和興頭道街一帶居民區,幾乎是挨家挨戶的敲門尋找,最后在一間低矮的類似倉庫的平房內找到了該廠的遺留問題處理辦公室的負責人。順藤摸瓜找到了該廠老工人王立民,后來又通過王立民找到了韋希秀老人?!睆垈バχf。
紀念館里陳設著當年樣式的仿制國旗
在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采訪時,卞宏哲和石伯叡都向記者講述了開國大典前夜302被服廠連夜趕制國旗的經過。2012年年底籌備建館時,他們二位和張偉懷有一樣的迫切心情,覺得302廠為開國大典趕制國旗的這段歷史非常值得重點宣傳,如果能夠找到302廠的可供收藏的歷史物件那就太好了,可是經過調查后得出結論,沒有找到任何舊物可以收藏。于是三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能否請兩位老師傅指導,選用當時的材質和工藝仿制一面當年的國旗懸掛在展館里,也將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
哈爾濱市委史志研究室石伯叡(右)介紹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中仿制的國旗(攝影/晁元元)
于是,張偉便聯系了兩位老工人王立民和韋希秀,了解了當年制作國旗的過程,還請他們幫忙指導仿制當年302廠趕制的國旗。他們三人一起去選布料,跑了很多家商城,最后終于在服裝城的一家經銷老式布料的小店里找到了相似的布料,在兩位老師傅的指導下,按照當年制作國旗的材質和型號仿制了三面不同型號的國旗,一面在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內懸掛展示,兩面被疊好放在展柜內展示。
參加當年趕制國旗的89歲老人王立民(攝影/居樺)
當年趕制國旗突擊隊的隊長91歲老人韋希秀(攝影/畢詩春)
張偉說,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解放戰爭的戰略大后方,哈爾濱人民滿懷喜悅和激動的心情,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戰爭勝利,以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迎接了新中國的曙光。這段輝煌的歷史值得永遠銘記……
據張偉介紹,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其中規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辈⑵涓拿麨椤拔逍羌t旗”。
1949年9月29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后勤部302被服廠(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易名國營哈爾濱紡紗廠)領導,接到哈爾濱市委和市政府游行慶典指揮部的命令,廠教導員和廠長立即到指揮部參加緊急會議,會議向302廠下達了制作新中國國旗的任務,并要求在24小時之內完成。
張偉說,兩位老人曾激動地回憶當年如何加班加點趕制國旗的情景。
9旬老人回憶:第一面紅旗制成后全廠職工歡呼雀躍
按照推算,這兩位老人如今應該都在90歲左右。
隨后的日子,記者幾經周折,各方搜尋關于302廠的信息。
4月16日,在哈市清濱路6號一居民小區的二樓,記者找到了原哈爾濱紡紗廠保衛處副處長王德順,他為記者提供了一本簡裝淡藍色封面的《哈爾濱紡紗廠志》(1948——1990)。王德順說,由于時間太久,此廠志僅此一本了。所以只能允許記者翻閱和拍照。記者在廠志的大事記中看到:“1949年9月,為慶祝開國大典,服裝廠接到趕制國旗的光榮任務?!庇浾唠S后聯系到了韋希秀老人。
4月19日、20日,記者分別在哈爾濱市松北區和哈爾濱市南崗區,分別采訪到了89歲的王立民老人和91歲的韋希秀老人。兩位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思維仍比較清晰?!拔液晚f希秀,那個時候都不到二十歲,也就十六七歲吧,工廠里面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蓖趿⒚窭先苏f,那些年他們工作特別繁忙,經常加班為部隊做軍服。
“我那時候是做國旗突擊隊的隊長,做國旗的這次光榮任務,十分特殊。所以我記憶很清楚?!表f希秀老人說。
兩位老人對為開國大典制作國旗這件事都記憶猶新。他們回憶說,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廠黨總支和團支部緊急發動黨團員加班加點,趕制出500面大型國旗,1000面中型國旗和5000面小型國旗。教導員在車間里召開了全廠動員大會,并當場向大家展示了從北京運來的莊嚴又鮮艷的國旗圖案。
兩位老人回憶說,當大家看了從北京發來的國旗圖紙方案后,一個技術難題來了。如何將用黃棉布制成的五角星對稱縫在紅旗的兩個面上。全廠的技術工人開動腦筋,終于有人想到按照國旗的尺寸制作出了多個大木頭箱子,每個木頭箱子上面都鋪上厚厚的玻璃板,然后將紅旗一面的五角星按照畫好的圖縫上去,再將紅旗蒙在點有電燈泡的木箱子上的玻璃板上,通過燈光照射出的五角星的影子,在紅旗的另一面按照五角星的影子用膠水將五角星重合粘貼上去,然后再去進行縫制。很快工人們就學會了這一方法。據兩個老人回憶,當第一面紅旗制成后,全廠職工歡呼雀躍。有人找來了旗桿,將第一面紅旗高高地插在了工廠的大門上。工人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連續作戰、緊張作業,只用9個小時就完成了國旗制作任務。第二天10時,302廠領導和工人代表開著卡車,敲鑼打鼓地將國旗送到了游行慶典指揮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當天,哈爾濱市幾十萬市民組成的游行隊伍,伴隨著歌聲、舞者和彩車歡呼雀躍,市區街路兩側懸掛著新中國國旗,整個城市仿佛成了紅色的海洋。
302廠曾是解放區最大軍需被服廠
為什么選擇302廠趕制這批國旗呢?
“這要從302廠的生產能力說起?!睆垈フf,他在《哈爾濱黨史》任編輯期間,曾經接到過幾位作者描寫302廠有關的文章,其中有兩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他一直珍藏著,其中一篇是《我在302被服廠之所見》,作者是原302廠職工,后調入哈爾濱電機廠工作的王永敏。另一篇《憶302被服廠》,作者是原302廠廠長、原哈爾濱市科委主任隋化然。 根據這些作者的文章記述,我們可以看到,1948年年末,東北軍需部決定,將在東北各地的被服廠先后遷到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260號(今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一帶),成立了東北軍需部一局被服廠(后改名為302廠)。全廠人員最多時有正式在冊職工3017人,臨時工2900多人,是當時解放區最大的軍需被服廠。
1949年年初,工廠剛組建起來,在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他們就接受了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部隊所需70%的軍服和其他用品的生產任務。數量大、品種多、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全年共生產單軍服100多萬套,棉軍服54萬套,棉大衣30多萬件,空軍服3萬多套……
1950年下半年,302廠在完成第四野戰軍所需服裝的同時,又接受了供應中國人民志愿軍所需軍服50%的生產任務。
到了1951年年末,共為志愿軍做單軍服24.5萬套,棉軍服19.2萬套,棉被11萬床,棉大衣14.8萬件。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確保任務完成,302廠從1949年開始,就大膽進行工藝改革,把傳統的手工業生產,改革成流水性專業化大生產,使人均日產單軍服由2套提高到7套,產品質量得到保證。為后來的軍需被服系統推廣“姜萬壽連續操作法”實行“流水線”生產奠定了基礎。
1954年7月,302廠移交給了哈爾濱紡織局,改為哈爾濱紡紗廠。
歲月雖然遠去,但302廠的光榮歷史卻永載史冊。
(轉載自《人民網》,來源:《黑龍江日報》,原標題:《70年后,尋訪為開國大典趕制國旗的人》,文/畢詩春,責編:常雪梅、王珂園)